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lost cochon

今日法語: 豬, cochon

某日與貓王重看李安的色戒」,
英文片名是 Lust, Caution,
翻譯得極好我覺得,

Lust: 色慾
Cauion: 謹慎,警戒

真的就是色戒。

貓王急於跟他不熟李安,不知道此片的朋友介紹此片,
用英語介紹片名 Lust Caution,
朋友卻以為 這是關於一隻走失的豬的感人電影

Lost Cochon (法語: 豬)

哇哈哈哈哈哈。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是喔

中文的「是喔?!」
英文的"oh yeah?!"
在法文一律叫"ah bon?" 啊繃?

另一個要回答「把巫醫。」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Opera Garniér 巴黎歌劇院圖解&導覽

今天和友人在歌劇院台階碰面吃飯團後,便興致沖沖買票進入巴黎歌劇院參觀。
成人票無導覽9歐,有導覽13歐,分法語&英語兩種。
我買了英文導覽票,(強烈推薦有導覽真是好看太多了),售票員問也不問直接給我學生票,9.30歐,太開心了。
偶爾擺脫很難聽懂的法語,重回熟悉又輕鬆的語種,真是太開心了。
此圖是2pm導覽等候區。

歌劇院於1860開始籌建,其中表演廳的天花板則是2001年重改的。
乍看這現代畫風湊在歌劇院裡覺得很不習慣,但經導覽解說後,就開始覺得它很可愛了。
黃色區畫的是芭蕾,有天鵝湖吉賽兒,下面還直接寫柴可夫斯基的名字。代表著舞蹈。
藍色區的人/東西則在演奏樂器,有莫札特的魔笛。代表音樂。
有面具,代表著戲劇。
戲劇和音樂結合,不就是歌劇嗎?

說穿了他畫的與舊天花板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去除了太陽神,飛來飛去的寧芙,穿飄逸服裝吹奏樂器的希臘羅馬眾神。畫家用不同的風格展現相同的精神,我挺喜歡的。

綠色區有香榭里舍大道還有凱旋門。
隔壁的紅色區有艾菲爾鐵塔和公雞,都是巴黎的象徵和作者本身。也非常有意義,這本來就是位於巴黎的歌劇院呀。(握拳)
越看真的越有意思。
從包廂區望出。
導覽也解釋了當時的王公貴族生活有多麼的奢迷、虛假、無不知人間疾苦
有人有錢到在歌劇院有專屬包廂位子,可以每天都來。倒也不一定是看表演,而是一個可以展現自己的新服裝、珠寶、身分地位、談論時尚、八卦、看別人的場合。
裡面可以吃東西、喝香檳、抽菸等等。這些人的位子還寫著abonnée,表示他/她身分尊貴,是在歌劇院有固定位子的。
另外的市井小民就是louée,單次買席次進場的。且這兩種人連入口,劇院內走的樓梯都不一樣,是完全不會打到照面的。
國王和皇后則是一定分開坐一左一右的舞台旁包廂,因為那時的建築物以木材位主要建材,照明則是蠟燭和煤氣,火災是常有的事。此舉是為了一旦有緊急狀況,國王皇后可從兩側緊急疏散,至少可以保住一人在位。


現在看表演對於好位子的定義,就是面對舞台的一樓,或是二樓正對舞台區域。
但在以前,那是爛區。
因為首先,你面對舞台,則所有人都只能看到你的背影呀,完全不能替自己宣傳。且想要窺看別人還要大幅轉動脖子,太不方便了。
再來,對名媛淑女的澎澎裙而言,一次就要占用三張椅子,非包廂以外的位子都太小,只能坐男生。
王公貴族是都坐包廂的,除了可以吃東西喝香檳抽菸以外,簾子一拉起來,在裡面要幹啥也是都可以呢。
且以前看表演是非常吵雜的,因為很多貴族是來看朋友敘舊談生意的,很多人在說話,互打招呼。遲到的人進包廂後,若想引起注意還可以大聲甩門呢。
( 圖旋轉後上傳還是歪的,為何呢?)


Le Foyer
王公貴族中場休息跑來取暖聊天八卦的區域。
金碧輝煌到有些拍瑪莉安東尼的電影會來這邊取景,假裝是凡爾賽宮,因為真的蠻像的。
導覽還告訴我們,歌劇院的建築師Charles Garniér如何把她自己的畫像和他老婆的話像混進這些畫裡,如同他兩處在歌劇院的建築中隱留下自己的大名,反正就是很想紅就對了啦。

另外,有些人反對表演廳現代藝術的天花板,認為它太現代不是和巴黎歌劇院,導覽說,其實這些話舊時代的畫作,剛完成時也是非常用色大膽又明亮的,(這區不久前被清理過,除去灰塵後,畫作的顏色是不是也很活潑鮮艷呢?),只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充滿灰塵汙染的畫作,所以覺得他們都應該要濛濛暗暗的。真是很有意思。

順道一提,小時候的偶像,俄羅斯超級舞星 紐瑞耶夫,投奔西方自由的懷抱,就是法國政府幫助他的。後來他也成為巴黎歌劇院的舞蹈總監。逝世後,葬禮在marble foyer舉行。是不是這一間marble foyer 有待查證。
( 圖旋轉後上傳還是歪的,為何呢?)

有名的五號包廂,因為它鬧鬼啦,哈哈。
歌劇魅影咩。

一些展示的戲服。
歌劇院裡真的有自己的人馬設計服裝,場景,裝飾品,清洗等,說有1000多人。

Garniér歌劇院望出歌劇院大道。

巴黎歌劇院介紹到此。謝謝收看。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不好意思了,巴黎。Fête de la Musique

晚上6點多我在廚房烤櫛瓜,窗外開始傳來陣陣lounge樂。
因為我家樓下有時會有自以為酷帥的人,把車停著窗戶打開就開始大聲放起音樂,雖然讓人很無法理解,但我也漸漸接受了,於是我也沒多想。
但那音樂持續不間斷,且音量之大不像是由汽車音響發出的。
於是,在滿室櫛瓜味中,我好奇地開窗向下看。不得了呀,樓下的café滿滿是人,地上還鋪著紅色的毯子,占據了雙向車道其中一條的一半了。

原來昨天是一年一度,迎接夏天到來的夏至音樂節 Fête de la Musique。

全法國各地都這樣搞吧,電視上轉播的一場是南方某個城市的音樂節。

看著電視上觀眾席裡隨音樂起舞的人們,聽著我家樓下越喝越醉以致於也越來越吵的人們,我好像明白了什麼。

我如果早個五六年來巴黎,我一定會下樓去。我一定會加入他們。九成五也是會喝醉一起大叫起舞。一定會覺得超好玩。一定會覺得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城市,最棒的音樂節,並為自己有幸參與其中而感動莫名


但此時此刻的我,其實覺得他們很吵很討厭。他們太愛聚在街上(我家樓下)講話,酒喝太多,菸抽太兇,酒後就有人會吵架。且今晚是周四耶,是怎樣? 大家明天都不用上班喔? 是怎樣,你覺得這種音樂很好聽,就要用高分貝逼整條街的居民一起喜歡喔?


電視上轉播音樂節的現場,攝影不時會將萬分投入的觀眾帶到鏡頭內。看著那少男少女對鏡頭猛舞,想想我以前也會這樣呀。高中時代非常流行熱舞,那時屏東不知為何有個什麼熱舞之夜,我跟同學老劉,在一群保守的屏東鄉親父老的觀瞻中大膽地率先開舞,我還穿著自以為很潮的迷彩無袖背心和牛仔短褲。隔天居然還上報。不過這也沒甚麼,屏東是個小地方,熱舞之夜也就一場,仁愛路也就這麼一條,普通高中也就這麼兩間,還男的一間女的一間,不顧他人眼光也就我跟老劉,老劉至今仍是怪異地很有品味,所以上個報也不算什麼,完全不需要大驚小怪的呀。


大學時大安森林公園的流浪者音樂季,墾丁的春納,我也都認真熱情地參加呀。


巴黎什麼活動都有,


只不過是電影節的電影沒有英文字幕,所以我無法參與。
只不過藝文活動的文宣評語都是法語,我也沒有閒錢,所以無法像以前就算不知道口碑也可以貿然買票嘗試。
咖啡館小酒館的文化便利而普及,只不過我沒有那種可以拿起電話說 十點半酒吧見 的朋友。
音樂節音樂季活動超多,只是我覺得他們都好吵好醉,不想吼著說醉話,還要吸二手煙;
也沒有什麼是會勾起我青春時代的回憶,必須要跟昔日好友一起去參加的活動。
超市的各種葡萄酒,4歐(台幣160)就可以買到好喝的酒,只不過覺得天天都喝也開始有點無聊。

籠統地說,你大概會說因為我老了。

我自己說,是我的心態和追求的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我開始對在路邊牆上塗鴉的年經人,投以責怪的眼光。
對居住在這個高度消費菸酒的城市的居民健康產生疑問。
曾幾何時,嚮往北歐日耳曼實事求是的嚴謹,漸漸超過於拉丁民族隨興浪漫的人生態度?
對這個國家的養兒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的關注,多過於其他的政策?

巴黎,我好像錯怪你了。

你依然是一個藝文蓬勃,且(不管臭味和爛地鐵和不友善的人的話)美麗的城市。

且終於,一切在凌晨兩點結束,至少還有體諒到想要睡覺&明天要上班的人。至於凌晨兩點後喝醉的人在街上的鬼吼鬼叫,就不關音樂節&這間酒吧的事了。


如果可以的話,巴黎也會聳肩給你看,就像全部的巴黎人一樣,聳個肩表示不知道、不干我的事、那是你的問題,然後就漂走不見了。

這樣看來,改變的是我,跟你沒關係。

巴黎,不好意思了。

就在我家樓下

每個會音樂的人都把自己的樂器帶上街

這個孩子就帶著這麼大的兇器在我家樓下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中文英文和法文

周末搭30分鐘的RER去市郊,突然很有興致聽中文歌。
基於我中文歌的年代還停在5+年以前,一路從陳綺貞到楊乃文到張懸,就這麼再次地被張懸給纏上了。

可能是到法國後,很少使用中文,除了要跟貓王講有法國腔的英文外,還有一直在學法語,以至於習慣性地把語言的優先使用權給了第一&第二外語,而不是母語中文。

英語雖也用地很是得心應手,但我畢竟不是真正的bilingual雙語人士,尤其遇到算帳這種事最明顯了,我還是要用中文算一遍,在把最後的結果用英語表達出來,要用法語時更慘了,常常顯地自己非常得笨拙與腦殘。

英語,是我可以使用溝通表達 還可以稍微辯論寫文章賞析的語言。
法語,是我目前仍在學習求生討生活以及被罵要聽懂的階段。

英語對我而言十分重要,因為她為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我真心地如此以為)
雖然不是全世界都說英語(好加在),但一來為她是強勢語言,翻譯成英文的作品往往比中譯容易取得。目前在法國,我若要看法國電影,找到英文字幕的可能性還是比找到中文字幕的可能性高出許多。
二來,無論是字彙、表達方式、或語言思考模式等,我必須說用著英語來學法語真是比只會中文一種語言來學快多了。


舉例來說,法語班上有些大陸生,
1. 教到 au lieu de 這個用法是,老師講解了一會兒還是不甚了解,問我怎麼翻譯中文。要說是 取而代之、與其不如、取代 嗎? 對我而言就是 instead of 的意思,簡單明瞭。結束。句點。下一個。
2. 又說講到 如果我是你,正確說法是 si j'etais toi + conditional, 跟英文一樣要用過去式(if i were you, i would....),用中文思考的話,又要想半天,為何要用過去式,因為中文是直接說 如果我是你


話雖如此,中文,繁體中文,對我而言是母語,是文化,是語感,是根基。


我還是喜歡閱讀中文小說,即使是中譯本。
是,某些小說我可以直接讀英文版,不過那比較不像是閱讀,比較像是在練習閱讀,而原本單純閱讀的心有戚戚焉的樂趣也似乎減少了。就像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練琴時是要門窗緊閉,且超過分貝上限屬違法,因為練琴不是音樂,甚至我覺得有點是噪音。


反而是讀到一些中文翻譯,我會反推去想找原文(若是英語的話),會很好奇到底原文是什麼? 能讓中文譯者決定翻譯成這樣。


比如說我讀白老虎,中文讀完也愛到不行後,有機會拿到英文本,我會去看看
【真是他馬的笑話】原本的英文是什麼?
在法國貓王有法文版,我也跑去翻翻,因為很想知道【有三千六百萬的屁股要親】的法語是翻譯成怎麼樣?

高中時候,由於英語成績還不錯又有參加一些英語演講比賽拋頭露面,以至於自己&同學間會很三八的說我以後可以跟自己的小孩講英語,讓小孩從小耳濡目染贏在起跑點上。(窘)

大學時有一位口語很強的台籍老師,把她獨生女從小就放在加拿大念書,而且她只跟女兒講英文。詭異的是,她先生的英語並不是這麼溜呀,她跟她先生也是用中文溝通。她女兒不會說中文,可以聽。跟她爸爸講話是爸爸講中文她回英文。

當初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哪裡奇怪,現在想想才知道這真是本末倒置到荒謬地可笑,以及高中生真的都很幼稚。哈哈哈。)


去年9月我第一次見到貓王的乾女兒Léana,5歲,漂漂亮亮的金髮藍眼洋娃娃。我無法跟她說上一句話。
我去年10月開始上法語課,今年5月在一個後院BBQ又遇到Léana,你知道嗎,超神奇的是我們可以溝通了。她居然聽懂我,我真是超開心的。我們就在草地上,她用充滿童音而我用充滿異國情調的法語,開始溝通玩遊戲了。我還教她倒立,前滾翻有的沒的。

跟大人說法語時,遇到我不懂的字,他們就會很詞窮地、要想很久也很難用其他的法語詞彙,來跟我這個外國人補充說明跟解釋。小孩跟大人不一樣,一來他們本身也還在學習,溝通上有語意不明白的地方,孩子覺得很正常,不會因此不耐煩。當我聽不懂時,除了她會用超有創意的方式來筆畫模仿給我看,她還可以例舉好多個同義字以讓我明白,或是只要把遊戲規則從頭到尾跟我玩一次,我們就很有默契了。


未來幾年,我如果有生小孩,我要用中文跟我的孩子溝通。
一來那是我的母語,跟自己的孩子不用最親密的語言,難道要用其他的語言嗎?
二來語言是文化的根基,藉著學習一個語言,孩子也會同時學習到其中的文化與思考方式。語言畢竟是文化的產物呀。
像你說【她真的很省,一條圍巾用了五年到現在還是用得嚇嚇叫。】會說這句話的人, 一定就是台灣人吧?! 對不對?
再說,我也希望我讀到什麼有意思的東西,轉給她/他看他能看懂呀。


貓王也一定是要跟小孩說法語。其他的,什麼要學英語要學什麼的,就再說吧。先在頭腦架構好一(二)個語言的正確結構,之後再從這個框架去出發吧。

寫於 一位沒有小孩但是很愛想些關於教育的東西的人。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今日法語 滴答滴

今日法語:

去郵局領掛號信時,被要求出示證件時,會聽到「Vous savez une pièce d'identité, si vous plaît?」

證件的法語叫做 「une pièce 滴答滴

倒數開始,滴答滴,滴答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滴答滴,大抵。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法國耶誕節



2011年12月24日是我在法國的第一個耶誕節。(這句話好像有點累贅,耶誕節當然是24號啦。)

早在過節前幾天,趁貓王休年假,我們就往巴黎西邊郊區,Saint Germain En Laye 貓王父母家前進。

我們去了郊區的Auchun和家樂福大賣場。
首先,我被滿坑滿谷的巧克力驚嚇到。金莎還有一個專屬的臨時攤販,上頭堆著金莎塔。
接著到生鮮區,成堆的鮮蝦和干貝,好像不用錢一樣,大家拼命拿。在台灣干貝可是很貴的,比較常吃到的是乾的干貝。
然後生蠔已經裝好在盒子裡供客人拿取。
整個賣場還分成各種食區,鵝肝醬在左邊,要買鮭魚的請往右邊走。
哪天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劉姥姥,每件事都可以驚嚇到我。

貓家的過節方式,不足以代表全部法國人。但我就僅以自己的經驗做個記錄。

在法國,如果你有乖乖地工作,薪水不要太差的話,佐以社會福利,累積到中年老年,生活好像都不會太差。算算30結婚,35歲因為小孩搬到郊區開始有大一點的房子,三歲前的小孩政府都會給錢幫你養。念書16歲前不用錢。若你好好工作到退休,退休金是按你的薪水比例給發的。這樣看來,勤奮乖巧一點的話,生活其實蠻有保障的,老了也蠻有尊嚴不必跟小孩拿錢。

貓家就是這種情形。爸媽都有乖乖工作,這把年紀也都是主管級的,再過3-5年就可以退休了。外公外婆更是已經過著悠閒又不缺錢的退休生活多年。

而在此我真要好好佩服一下法國女人(或該說這兩位法國女人)。

貓媽這位職業婦女,工作辛苦,遇到大客戶時還得清晨5點起床好開車兩小時去見客。不時又要去突尼西亞出差一周,據說突尼西亞分公司全部的人都是她聘的。居然,還可以把家持得這麼好。乾乾淨淨,有條不紊,連T-shirt 毛巾都要用熨斗燙,煮飯又好吃。 反正我覺得很厲害!

外婆也是,超重視節。晚餐吃的海鮮餅是她親手做到,再從諾曼第開車兩小時帶過來。起司盤,她細心地一一寫上起司的名稱,連裝起司的木頭年輪盤也自己帶來,還用葉子裝飾,我真服了她。

雖然我還是愛吃中菜火鍋,但法國人擺盤和重視賣相,如此用心地鋪陳與生活,即使是為了上菜哪三秒瞬間的完美也甘願,(因為馬上就被我們爭先恐後拿去吃了),讓我心有所感。

什麼叫浪漫? 喝香檳跳華爾滋嗎? 願意為了稍縱即逝的片刻美感和以及這美感帶給人們的喜悅做出努力,我覺得這很浪漫。願意付出在無形-而難以量化的事物上,為質感做出努力,這種理想,不浪漫那是什麼? (難道是偏執? 強迫症? 哈哈)

法國女人我佩服你。